標準驅動,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化,技術成果開放共享,環保從設施化向產品化轉變。
●未來的環保產業發展將從設施化向產品化轉變,通過小型化設備解決從設施到產品的問題。
“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研發,經歷了近40年發展,中國環保產業創新到了一個新拐點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在出席第六屆中國鹽城環保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環博會”)新形勢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時表示,新的原創性技術不斷在市場上涌現,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為載體的創新發展模式正在形成,環保產業進入創新突破和發展dianfu性技術階段,由此也必然引發產業理念、格局、市場形態和盈利模式的深刻變革。
創新因素之一:產學研平臺建設
不斷推動產業創新平臺的建設,通過完善產學研機制和技術開發應用成果轉化及共享機制,提升環保產業整體科技創新能力
據不*統計,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環保上市公司累計的數達到5000項以上,其中發明將近2000項,這些技術的應用為推動整個行業進步,產品升級換代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產學研一體的合作模式,為科技成果的進步助力頗多。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說,產學研合作是一個很好的形式,通過把大學、院校研究的技術與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接軌,完成成果的轉化。”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介紹,清華大學把校外*個guoji*工程實驗室——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建在鹽城環保科技城,主要進行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和工程驗證,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新方法、新技術,成果對企業開放共享,提供關鍵技術攻關。
創新因素之二:標準驅動
非電行業將是下一階段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低成本煙氣治理技術以及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控制等是重點研發方向
除了產學研一體讓企業、科研機構不斷創造和共享環保科技研發成果,標準在促進科技創新上的作用也越發明顯。非電力行業超低排放就是受標準驅動不斷進行科技創新的領域之一。
“當前,非電行業執行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不足以解決污染物排放問題,相關標準的修訂任務十分緊迫。”郝吉明認為,標準驅動已成為環保產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隨著電力行業到2020年實現超低排放,非電行業將是下一階段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
“非電行業在特別排放限值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實施超低排放是必須的。從對非電行業的控制技術來說,在前期基礎工作及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支持下,可以為非電行業發展超低排放做好技術儲備。”郝吉明表示,目前,相比電力行業的排放標準,非電行業仍較為寬松。
以水泥行業為例,其主要排放物是氮氧化物,目前執行的特別排放限值是320mg/立方米。他認為,對水泥行業氮氧化物設置100mg/立方米的超低排放值是可行的。而相比電力行業,仍寬松一倍。
郝吉明指出,不僅是水泥,玻璃、鋼鐵、焦化、陶瓷等非電行業都有一定的減排空間。因此,應加大相關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創新,為非電行業執行更低排放標準提供技術支撐。比如低成本煙氣治理技術以及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控制等都是下一步關鍵技術與設備的研究方向。
創新因素之三:dianfu性技術支撐產業未來
從設施化向產品化轉變,產品在形成標準化、個性化、系統化過程中,對材料、控制系統、監測系統等都提出了新要求
“dianfu性技術是支撐產業未來的重要因素。”曲久輝認為,隨著新材料、生物、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發展,環保產業和技術一定會有dianfu性的變革,這包括原理和理念的dianfu,技術和材料的dianfu,裝備和工藝的dianfu,也必將會導致創新主體、創新模式和創新機制的深刻dianfu,
“現在談到的技術很多都是工藝,但我認為將來水處理的技術應該不叫工藝,而是產品。設想一個污水處理廠不再是占地很大的設施,而是由一個個模塊產品組成的系統,不僅布局緊湊,同時自動化水平很高。”曲久輝判斷,未來的環保產業發展將從設施化向產品化轉變,他zui近一直關注磁分離、超聲、微波等物理技術,這些技術無一例外是通過小型化設備解決從設施到產品的問題。
曲久輝指出,產品在形成標準化、個性化、系統化過程中,對材料、控制系統、監測系統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未來環保企業間的競爭不在工程的競爭,而是在產品。這種商業模式的改變一定可以使環保產業真正變成一個從朝陽到蓬勃發展的產業。
上一篇:甲醇乙醇回收塔的原理用途了解
下一篇:*回收塔篩板的用途
掃一掃 微信咨詢
©2024 杭州科力化工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浙ICP備05046274號-3 技術支持:制藥網 Sitemap.xml 總訪問量:376554 管理登陸